[清空]播放记录
视频
资讯
明星
中国报业协会品牌推广部主任、融合发展中心主任徐文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浙江总站党委副书记、副站长王贵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张亮,浙江广电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郭庆,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副社长严格,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秘书长陈青华,浙江日报全媒体深度报道部主任蒋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浙江总站总编室副总编张国亮,中国报业协会融合发展中心主任助理王媛媛等嘉宾出席。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傅方正,浙江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求是特聘教授、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原院长吴飞,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韦路,浙大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沈爱国,以及历届入选“浙江大学卓越记者驻校计划”的校友、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师生代表等100余人参加庆典。大会主论坛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王庆文主持。
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傅方正代表浙江大学对莅临本次活动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傅方正介绍了浙江大学的基本情况,肯定了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办学成果,分析了智媒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挑战和机遇。他指出,要注重中国故事的创新讲述,培养中国新生代的传媒人才,希望业界和学界可以通力合作,共同推动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浙江大学卓越记者驻校计划”入选者佟慧娟代表全体驻校卓越记者发言。2019年11月,她有幸成为浙江大学第六届卓越记者驻校计划的一员。她表示,“新闻采访是一项社会生产实践活动,是对现实世界的关怀,在新闻生产中需要坚守温度和尺度。”传媒院校需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通过产学研协同,造就心怀国之大者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2023年度“十佳学生记者”代表、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新闻学专业大三学生方能在发言中感谢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探索。他分享了自己在校园媒体实践过程中的成长与收获,表示作为浙大传媒人,将践行习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的“四力”要求,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服务国家、服务人民。他代表全体学生记者向所有奋斗在新闻一线的记者表示敬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浙江总台党委副书记、副站长王贵山指出,“新闻记者是信息的传播者,是历史的记录者。在智媒时代,新闻记者所承担的责任更加重大。”他称赞“浙江大学卓越记者驻校计划”是一个富有远见和实践意义的项目,有利于培养具备专业素养、促进社会进步、传播正能量、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专业新闻人才,将为新闻界注入活力欧亿体育app官网,引领新一代新闻人走向更高目标。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张亮阐述了专业记者应该拥有的八种能力,即思辨能力、面对困难时的应变能力、全媒体人才的复合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沟通能力、新闻发现能力、有召必应的能力和外语能力。张亮表示,在人才培养上,主流媒体与新闻学院有着共同的使命和责任。未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将与学院开展更加深入的协同育人合作。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韦路感谢十年来支持“浙江大学卓越记者驻校计划”的朋友们,“一个计划做一年容易,做十年非常不容易”。他指出,正是业界学界共同合作,才得以让这一项目持续开展十年。随着媒体融合迈向2.0时代,学界和业界都要秉承人民中心、创新驱动、多向赋能的理念,推动智能时代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和全媒体传播体系建构。
分论坛上半场,数十名卓越记者分享了自己在浙大驻校期间的感悟,并且针对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议。卓越记者们在分享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自己同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深厚情缘,并且表达了自己对于浙大新一代传媒学子的殷殷关切。记者们表示,“浙江大学卓越记者驻校计划”是业界与学界沟通的重要桥梁,在驻校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新一代传媒学子的活力欧亿体育app官网,但同时也发现了他们在专业能力上的一些不足。他们希望未来业界和学界加深合作,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有能力的传媒人。
分论坛下半场,浙大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李晓鹏,浙江广电集团电视教科影视频道主任编辑陈佩君,台州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巍,中东绿洲传媒总经理、《绿洲报》主编王水波,《中国新闻周刊》英文版副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杜国东,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人文教育部主任、高级记者何百林就“数字时代新闻实践教育教学的创新实践”议题进行了主题发言。
“浙江大学卓越记者驻校计划”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主办欧亿体育app官网,旨在为优秀的一线新闻从业者提供深造机会,同时加强新闻专业学生对前沿新闻实践的了解与体悟,推动新闻传播教育界与实务界的深入交流。“卓越记者驻校计划”每期遴选并招收5位具有五年以上从业经验的优秀新闻工作者,邀请他们以访问学者名义在浙江大学进行一学期的全脱产访问学习、授课交流。自2012年以来,该计划共有49位优秀传媒人入选,成为联通传媒业界和学界的重要桥梁。
详情